回上層
現在位置 >> 首頁>> 鄉土心鄉土情
 

圖右台南浸信會,是為了慶祝該會成立一週年,全體教牧及會友團體紀念照。台南浸信會創始於主後1952年5月15日,由美南浸信會宣教士明俊德與張佩信弟兄前來拓荒,起先租得台南市議會禮堂為聚會場所,於主後1953年3月1日,正式成立教會,由柯理培博士為第一任牧師(當時任台灣浸神首任院長),歷經種種的困難,最後靠主的恩典教會購得現址土地(今府前路一段),於同年3月23日動土興建教會,5月17日舉行獻堂感恩禮拜,於主後1955年柯理培牧師返美,續聘周聯華牧師為第二任牧師(首任中國藉牧師),1956年第三任為張之信牧師,1961年3月張牧師轉往香港牧會,同年10月由楊毓昂牧師接第四任直至1986年長達25年,後轉任浸聯會總幹事,於1987年6月,再聘黃榮華牧師為第五任牧者至今。

教會歷經47年歲月,在鬧中取靜,優美的環境裡,有數千人悔改信主,也造就了無愚人成為傳道人。這全靠神的恩典及牧長、弟兄姊妹同心合一付出愛心建造教會,榮神益人。 聽家母說古時候南門城至孔子廟這一帶幾乎是山丘地,後來日本入台再逐漸的開墾道路及建屋,而台南浸信會正好在舊南門小學(今建興國中)及舊南門市場(今夷為空地)之間尚未建教會時該地是一片荒涼,中間有個大水坑,雖不像魚塭但有魚類生態,聽上一輩虎嬸說,那個地方以前(清朝時代)是個刑場,從南門市場西邊圍牆尾端,連接今養原接骨所的後面有棟古厝常時住有旺叔,筆者小時候常到他家與他們的兒女玩家家酒,他家的牆是用古磚建造的,並有拱形牆門,是屬清朝建物,後來南門市場標售後已被夷為平地,最近由於寫本編故事問起四哥,他才吐露四嫂以前剛嫁來這裡時,經常在睡夢中聽到鐵鍊行走的聲音,驚嚇得整晚做惡夢,但我們從小居住於此,都未感到異樣,只覺得每個夜晚蟲鳴蛙聲常伴著我們入眠。

民國42年(1953),這裡突然出現一台台的牛車,載運著土來填平那個大坑洞,原來是要建教堂,當時就有一對年輕的管理員─蔡日昇夫婦(圖B),他們可算是在教會待最久的,自建堂時期時他們開始每天刻苦耐勞的整理園地,是一對非常忠心的教會管理員,筆者小時候也常常到浸信會參加主日學校,唱詩,聽故事,與他們相處至今也有40多年的光陰,而我從來沒聽到過他們對教會有怨言的聲音,可見他們對神僕忠誠的服事態度。每當筆者自教會門口走過時,常看見那不變的幾何形式及羅馬柱所構成深長的教堂,就想到小時候在教堂拱形大門前的階梯上,利用管理員沒出來之時與同伴大玩〞尪阿標〞(因被管理員看到會罵人的),也時常在教堂前的草皮上打棒球,還有廣場裡有個防空洞是大家玩家家酒的好所在,尤其教會南邊大水溝旁有三棵的「樓望子」(酸果樹),我們常在樹上築木屋及採酸果子吃,如今教會建築依舊,教會的管理員蔡先生夫婦雖已年逾七十,但看來還〞充滿活力〞,其他以前鄰居的玩伴,早已各奔東西,星散四方,而我依然在這片生長的土地上,結婚生子成家立業,偶而想起過去的陳年舊事,常感慨得不勝噓唏,真是往事只能回味。 

撰文李文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