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上層
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35期目錄:  鳳梨釋迦 || 看見與分享 || 水果透視 || 府城台灣第一
現在位置 >> 首頁>> 莉莉水果有約月刊 >> 府城台灣第一
府城台灣第一
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
  以前本系列專欄所介紹的,都是府城台南在台灣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公共設施,現在這個系列即將進入尾聲,且讓我們把焦點置於重要的人物身上。這次要介紹的是,剛度過一百一十五歲冥鋋的林茂生,也是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。
  林茂生原藉屏東東港,一八八七年十月三十日生於台南府城。他父親林宴臣,是前清秀才,受聘為在府城宣教的英國長老教會教士教授漢文,結果自己不但受洗入會,後來還成為牧師,並至長老教中學(即將後來的長榮中學)任教。
  林茂生因為家學淵源,兼又天資聰穎,自小就熟讀詩書,更練就一手好字,待他進了長榮中學,成績極佳,校長費仁純乾脆要他擔任小老師,教低年級的地理和算術,
不但每天三頓給他吃白米飯,還加菜一碟,羨煞其他同學,學生則直呼他為「半仙」。
  一九○八年從長老教中學畢業後,這「林半仙」獲得英國教士會的資助,到日本就讀京都的「同志社中學」,畢業後再考上第三高等學校,如此一路考進日本最好的大學-東京帝國大學,主修東方哲學,而他專攻的是「陽明學說」。一九一六年,他成為第一位獲得東京帝大文學部哲學科學士學位的台灣人。這時,他已屆而立之年。
  完成學業後,林茂生隨即返台,在長老教中學擔任「教頭」(headteacher
,即教務主任),並兼四年級的導師。他不但全心教學,更籌組學校的後援會,向社會各界人士募款,以使該校能夠及早立案,而學生得以升入大學院校。林茂生的能力很強,所以英藉校長萬榮華在一九二四年台灣台南長老教中學報告書裡,就指出,「好比是座建在空中的經濟堡壘,我是內部的棟樑,而他是流動的拱壁!」
  一九二七年,林茂生奉台灣總督府之命,以研究生名義出國深造,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於師範學院,次年四月先獲文學碩士,第三年的十一月,終獲哥大的哲學博士學位,成為第一位獲得美國哲學博士的台灣人。他的論文題目是:「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公立學校教育:其發展和文化問題的歷史暨分析研究」。
  在美攻讀期間,他曾多次寫信回長老教中學,一面關心立案的進度,一面敘說他的生活,說他往往在哈德遜河邊的國際學舍六樓,平時若不在圖書館就在研究室,偶爾會與外國朋友打球或赴河對岸的新西城外踏青。一九二九年春天,他還高票當選學舍的舍務主任,在那些來自二十幾個國家的四十四位學生群裡頭角崢嶸。他的優異表現,讓他的教授杜威和門羅都很欣賞,希望他能留校服務,但他終以故鄉為念,只在美國企業大亨洛克斐勒捐資新建的河邊教堂彩色玻璃窗上,以挺拔清麗的書法寫下「上帝是愛」四個漢字。
  獲得博士學位,林茂生即取道歐洲返國。在德國,他應邀在柏林大學演講,以中國德李白、白居易、蘇東坡的詩,與德國的歌德、席勒、英國的莎士比亞作品相比較,分析東西文化的異同,從市長、校長以至教授,滿座皆嘆服不己。
  回到台灣,林茂生受到鄉親各界的熱烈歡迎,到處都邀他演講,竟害他個把月都沒時間打開行李!而他雖然回到長老教中學,但才三、四個月,總督府就派他出任台北高等商業學校教授。到了一九三五年,他終於返回台南,在新設未久的「台南高等工業學校」擔任教授。
  台灣光復初期,林茂生參與台灣大學的接收工作,等於代理校長,並應聘為台大教授,負責東洋哲學課程,又兼台大先修班主任,當時由於台大文學院院長沈剛伯尚未到任,便由林茂生代行職務。這是當時台灣人在台灣學術界最高的職位。
  令人惋惜的是,如此優秀的人才,卻在二二八事件裡遭到殺害。這不僅是台灣人的損失,更是世界人類的損失。

台灣俗語
※一犬吠影,百犬吠聲。
It-khi'an hui-'eng,pek-khi'an,hui-seng.
應聲蟲。
  恥笑人盲目地大聲轉述別人所放出來的話。傳聲筒,應聲蟲也。這種傳聲筒應該受到檢討的是:人家老犬看到黑影而「吠影」是基於犬能,也是忠犬守夜的犬責:雖然很遺憾的不能辨別真象就開始亂叫。但那些一聽到對岸的老犬狂叫,就起來「吠聲」的,真是毛躁得很,是大大擾亂安寧的惡犬。近年來,中國看他的火箭武嚇我國無效,就開始鬥智,大談「在一個中國之下,什麼都可以談」的「善意」。於是,曾幾何時大喊「消滅共匪」的那一班人,紛紛趕往中國去表示恭順。他們一回國,卻以當了他們的「共匪」的嘉賓而沾沾自喜,忙不迭地大大扮演統戰的「代言人」,把中國壓殺我國生存空間的惡行,忘得一乾二淨!--這批人是什麼?比之吠聲惡犬如何?其惡何止千萬倍!
  然而,我們不能不知道,應聲狗是中國惡質的文化傳統!漢之王符早已疾此惡犬如仇,他說:「一犬吠影,百犬吠聲,世之疾此,固久矣哉!」《潛夫論.賢難》不容置疑的,台灣人自救的工作,應以馴化應聲惡犬為當前急務。
※挖孔,尋縫。
Iah khang, chh'oe ph'ang.
撒旦的特技
  形容人動機不善,蓄意陷害,深入地四處探尋別人的隱私,來蒐集把柄加以惡用。這是惡性得尋根究底,撒旦的技倆也!本句採用有力的開礦的用語,「挖孔」和「尋縫」生動地照射出小人的行動。
挖孔:喻只暴露隱私;字面是開鑿孔道,以便覓取其中的物件。
尋縫:指探尋弱點,以便滲透攻擊;字面是找裂縫。
什麼樣的動物在「挖孔,尋縫」呢?大概田鼠之類的動物吧。牠們只能適應黑暗,牠們的職業是地下工作。還有一種靈物,牠也是「挖孔,尋縫」的,乃是鼎鼎大名的「撒旦」(satan) ,魔鬼也!據說,牠們奔走天崖海角,專門跟蹤,偵察善良百姓,無中生有地陷害,製造「思想有問題」來向上帝抗告。(→《聖經.約伯記》1:-2:)又有一種是,恐怖時期的特務、抓鈀仔等等。光明的社會,健全的國家不須要「挖孔,尋縫」的動物。近年來,我們看到綠意盎然的田園,沒有田鼠犁洞拉屎;我們的思想和良心,不再有撒旦魔鬼監視索賄。好高興呀!
摘自:台灣俗諺語典

藝術天地
傳奇之美
∼厚植本土文化資源,加強國際文化交流,提昇地方精緻藝文活動水準,成為文化產業,即再創文化奇蹟∼
『秋天的傍晚』作者 :艾瑞克•史隆(美國,1910-1985)作品洋溢著祥和寧靜,耐人尋味的內心世界,充滿文學味濃厚的詩意。史隆在這幅畫中巧妙的表達出傍時刻的鄉野秋景,長日將盡,此時的陽光散發著柔和的光,在一無際的原野裡高高低低的石砌小屋,使得畫面更有變化。天空、海面還有石屋等等白色、灰色的泠色,成功地營造秋意的蕭瑟氣氛;楓紅及成熟麥穗的金黃,使得畫面呈現絕佳的配色效果。
『哭泣的男童』作者:彼耶多•關內西歐(義大利 ,1842-1881)屬於義大利派的彼耶多喜歡用大理石的材質來創作。他將睡袍、低垂著眼皮、著嘴、正哭泣的小男孩,饒富趣味的呈現不禁讓人好奇地思及:他是否因做錯了事、剛挨了罵,而在上床前的晚禱中,向上天哭訴他的委屈?

蔡漁文字畫賞析
儵魚之樂
俗云:富有富的享受,窮有窮的快樂。
  形而上的精神層面被現實的物慾沉淪,21世紀的今天拜讀老子的儵之樂,會緬懷古人生活在琴、棋、書、畫那份情境,人的心境隨著自然在變,隨著物質不滅定律在變,如過去的黑白電視到如今彩色人人生,紛紛色彩的感觀刺激,「境」由心生,所謂「苦樂一念」,外界事物,皆由心境造化。
 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。莊子曰:「儵魚出遊從容,是魚之樂也。」惠子曰:「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莊子曰:「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魚之樂?」惠子曰:「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;子固非魚也,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。」莊子曰:「請循其本。子曰:「汝安知魚樂」云者,既已知吾 知之問我,我知之濠上也。」
  從以上借莊子與惠子對話,爭辯儵魚之樂,反應現今人類的主觀意識,筆者曾任調解委員,深深感受人與人之間往往以「自我」個人的主觀、自我的直覺如何如何....,自我的利益點,誰能反觀別人的想法,別人的利益,「人」就是未能忘我,為外務所役,追逐於名利之途,豈能體會悠閒自得之快樂心境呢?
  目前台灣的政治與經濟環境,如春夏秋冬四時之行,度過嚴冬,春的腳步就近了,宇宙氣場在變,希望變而氣,氣變有形,形變有生,生生不息。快冬至了,台南安平港的烏魚快來了,希望烏魚是大家的寄望,蔡漁文字畫「魚之樂」也祝福大家年年有餘(魚).....蔡漁